2023年7月,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的百公里級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。這條蜿蜒109公里的“碳運輸大動脈”中,一臺國產增壓泵的平穩運轉吸引了全球目光——它不僅能將液態二氧化碳加壓至10兆帕,更以效率、振動值等指標比肩國際頂尖競品,成本卻降低30%。它的誕生,不僅打破了外國企業多年的技術壟斷,更讓一家中國企業站上了國際泵業競爭的舞臺中央。
這家企業,正是道恩集團投資的位于煙臺高新區的煙臺龍港泵業股份有限公司。從行業“追趕者”到國產化“破局者”,從依賴進口到制定國標,從38項專利突圍到48萬噸二氧化碳高效輸送……龍港泵業以“硬核”技術實力與新時代工匠精神,將“卡脖子”清單轉化為“國產化”答卷,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崛起添加了一個鮮活的注腳。
加工、裝配、測試……龍港泵業一處7000多平方米的裝配車間里,處處是忙碌的生產景象。不同型號和尺寸的高端工業泵產品幾乎擺滿了車間,等待裝配發貨。
“這些泵組的先進性已達到API610第12版國際標準,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”站在裝配流水線旁,龍港泵業總工程師許文超指著正在測試的二氧化碳增壓泵介紹。近年來,龍港泵業迅速完成技術轉型,實現了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模型的跨越,產品種類朝著高附加值、高端化、科技化、智能化方向轉變,技術能力躍升至國內一線水平。
“創新從來不是靈光一現,而是持續積累后的厚積薄發。”許文超的這句話,恰是龍港泵業技術突圍的寫照。企業累計獲得38項發明專利,主導制定5項泵行業國家標準,其主研的立式屏蔽泵、太陽能熔鹽泵等產品填補國內空白,省內石化市場占有率高達32%,真正實現了從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跨越。
龍港泵業的成功,離不開“產學研用”一體化的創新生態。企業與山東大學、浙江理工大學、煙臺大學等高校建立長期合作,形成“企業出題、高校解題、成果共享”的協同機制,企業先后被認定為“煙臺市企業技術中心”“煙臺市工程實驗室”“煙臺市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”。在CCUS項目攻關中,山東大學負責低溫高壓轉子動力分析,浙江理工大學聚焦氣液兩相流場模擬,企業則統籌整體設計與工程化應用,最終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產業化利器。
人才培養與技術傳承是行業發展的根基。許文超介紹,在人才引育上,龍港泵業始終堅持“招育用留”的四字方針,通過校招、社招等多種渠道招募多種優秀人才,針對性匹配適合的崗位,并制定了“定崗培訓”“老帶新”“思維課程”等培育政策,成功打造出一批匯聚高精尖人才的核心團隊。
如今,龍港泵業研發團隊向智能化離心泵領域進軍,通過植入物聯網傳感器和AI算法,新一代產品可實現故障自診斷、參數自適應調節,推動行業進入“智慧泵送”時代。
從車間一線的技術攻堅,到產學研協同的生態構建,再到人才梯隊的薪火相傳,這家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‘小巨人’”企業正以創新為筆,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藍圖上書寫更多“中國答案”。